首页 > 专题专栏 > 提案议案办理

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4-22 信息来源:

  安工信〔2023〕71号                                                                               签发人:郭向工

  公开结果:是

  办理结果:A


尊敬的张晓东代表和各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议案》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工作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

  截至2023年4月,全市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78家。

  二、宣传培训方面

  近年来,安阳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大力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一是多措并举深度开展政策宣讲。编撰印发了《安阳市企业梯次培育金字塔——国家、省、市优惠政策汇编》,将“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和企业名录进行了专篇说明。组织开展2022年安阳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助企纾困政策大宣讲,择优选派业务骨干组成全市助企纾困政策宣讲团,为企业解读专精特新政策,深入县(市、区)巡回宣讲9场次,线上同步直播的收听收看人次达1.1万。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举办“2022年度专精特新企业培训会”,全市135家企业和20名工信系统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有力推动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申报工作。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组织开展“安阳市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活动”,全市工信系统人员和80家企业代表参会,深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想认识。建立安阳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群,及时向企业推送《<河南省“专精特新贷”业务实施方案>及相关细则的通知》等惠企政策。

  二是加快构建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通过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并定期滚动更新,逐步完善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对具有专精特新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到早发现、早培育。

  三是积极推动出台专精特新奖补支持政策。2023年3月24日印发的《关于印发安阳市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政〔2023〕5号)明确:“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充分调动全市企业参与专精特新认定的积极性。同时,将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列入市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在年底评选表彰“红旗渠精神奖”中,县区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果成为一项重要评分指标。

  2023年专精特新宣传培训工作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年度计划组织2批次优秀企业家赴院校培训,助力企业家更新知识体系、拓展战略思维,提升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原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培训计划》,根据省工信厅统一安排,组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负责人、优秀企业家参加全省开展的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安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林州863创新创业平台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4场次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训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会。组织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组织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作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创新赋能。

  三、技术成果转化支持方面

  2022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统筹推进科技创新领域各项工作,建立联系县区工作制度,深入企业宣传科技创新政策,与启迪科技服务集团合作,建设运营启迪(安阳)科创中心和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推动技术交易、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及落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供需对接。目前,“双中心”已发布和对接技术需求200余项,成功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40场,促成签约合作14家。启迪安阳科创中心共入驻5家企业,其中洽谈入驻4家,协助入驻1家,正在洽谈入驻项目11家。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到企业实地开展对接,累计开展产学研对接620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690项,登记金额14.6亿元。引入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平台。在投资机构和企业之间架设快捷的股权、债权融资渠道,显著降低银行尽调成本,提高银行放款效率,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022年我市共入指数平台企业1420家,完成评级企业1235家,完成授信对接4.05亿元,实现贷款投放3.01亿元。

  2023年,市科技局将继续深入基层讲解科技优惠政策,依托北京(安阳)离岸创新中心和启迪(安阳)科创中心,积极对接京津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和技术成果,推动技术交易、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及落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供需对接,培育青苗企业,在我市进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举办“走入清华”企业家培训、在京安阳籍专家沙龙、“北京-安阳”双向路演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大学院校、科研单位开技交流,以引进较为成熟的创新产业优势资源,实现创新要素的流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主要任务,有效实现发展动能转换,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合作新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竞争力,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科技支撑。

  四、人才引进方面

  近年来,市人社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深化拓展“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坚持以产业聚人才、用人才促产业,坚持事业引人、环境留人,精心构筑“3+23”人才政策体系,推出“人才服务一卡通”“一岗一房”等系列留才用才务实举措,用真金白银、精诚服务、一流环境延揽急需紧缺人才、青年储备人才、其他特殊人才,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走出了一条人才“引育用服”统筹兼顾的新路子。

  围绕政策落地见效,从“聚才、引才、留才、爱才、用才”五个方面着手,努力把安阳打造成优秀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圆梦之地。相继出台《关于实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为加快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意见》《关于打造“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升级版的意见》及《《关于在全市推行“一岗一房”人才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等3个主文件,以及《“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柔性引才认定办法》等23个配套文件,其中,在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引才方面,专门出台了《安阳市“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柔性引进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暂行)》。柔性引进人才打破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约束条件,在不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前提下,围绕安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采取以政府名义聘请科技顾问到企业工作并提供特殊津贴等方式,大力柔性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以及省市相当层次的人才和安阳梓乡高层次人才。同时鼓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根据国家、省、市相关办法建立和更新本区域、本领域柔性引进人才专家库,符合入库条件的人才来安阳市从事技术合作、学术交流、考察访问,可享受相关服务保障及优惠政策。让广大人才来安阳工作顺心、生活舒心、服务贴心,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临安考场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悟“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论断,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树牢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奋力开创各领域人才赋能古都安阳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五、招商方面

  一是出台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措施。2017年,我市就出台了《安阳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措施》(安政[2017]18号),而后在2020年又出台了《安阳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措施》(安政[2020]6号)等支持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其中,对于符合我市主导产业,且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按照年地方财政贡献最多在5年内给予不同比例奖励,贡献特别突出的实行一事一议,原则上不低于50%;对来安投资的外向型企业、现代服务业、电商龙头企业及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根据其投资规模给予现金奖励。

  二是突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在市政府出台了《安阳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措施》(安政[2017]18号)中,明确了关于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措施。其中,对于来安专家学者、全日制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分别在项目启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予以补贴和现金支持;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在安期间给予生活补贴与购房补贴。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农业产业项目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将拼经济确定为全年的主基调和中心任务,制定出台了《安阳市全力“拼经济”十大攻坚战实施方案》,全力“拼经济”打赢“招商引资提质攻坚战”,主动作为,强化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关爱企业家“八大员”行动,认真做好保姆式服务,切实简化办事程序,千方百计解决企业从洽谈到立项、前规划到开工、生产到经营全过程存在的困难、遇到的问题,着力营造“重商、亲商、惠商”的良好环境,为来安投资的专精特新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六、金融支持方面

  近年来,市金融工作局着力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深化银企对接合作,不断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便捷式、低成本、高效率的信贷金融支持,努力缓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2年末,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5.39亿元,当年新增3.69亿元。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根据《省级金融机构月调度机制工作方案》制定并印发了《市级金融机构月调度机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级金融机构月调度机制,定期组织调度会议调度金融机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情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搭建线上平台。积极推广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安阳分厅应用,加速推进本地信易贷平台、中小企业指数平台建设,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提供线上对接平台。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全市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专精特新”企业专属金融产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大对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全市11个知识产权质押项目获得贷款6653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达到29504万元。

  四是加强专项对接。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常态化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发挥“金融+信用+科技”作用,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平台,提升信贷资金投放效率,线下组织“专精特新”企业专场银企对接活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打破银企信息不畅的壁垒。宣传政策性科创金融政策,实现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覆盖,扎实推进主办银行机制,确保银企对接成效。

  服务企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一如既往的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营造健康发展环境。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也请您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答复如有不妥,请予批评指正。

  联系电话:3233060

  联系人:杨帅

  2023年4月22日